定西师专推荐甘肃省高等学校2013年教学成果奖材料---吉文莉
甘肃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推荐书
成 果 名 称:地方高校本土音乐课程建设研究
成 果 完 成 人:吉文莉 康红英 陈勇 张进宝
成果完成单位:定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荐等级建议:省级二等奖
推荐单位名称及盖章:定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推 荐 时 间:2013年5月30日
成 果 科 类:高等教育学
代 码: 0 4 0 1 0 6
序 号: 1 1 8 0 8 4
甘 肃 省 教 育 厅 制
一、 成 果 简 介
成果曾获奖励情况 |
获 奖 时 间 |
获 奖 种 类 |
获 奖 等 级 |
奖金数额 (元) |
授 奖 部 门 |
2011.2 |
社科奖 |
市级 |
2000元 |
定西市委市政府 |
|
|
|
|
|
|
|
|
|
|
|
|
|
|
|
|
|
|
|
成果起止时间 |
起始:2010 年 6 月 完成:2013 年 4 月 |
||||
主题词 |
课题 本土音乐 课程建设 |
||||
成果简介及主要解决的教学问题 课题《地方高校本土音乐课程建设研究》是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课题分三个阶段进行,在三年的科研期限内,课题组成员通过全面调查,较为系统深入地分析研究了甘肃各地本土民间音乐的现状,重点阐释了陇中地区民间音乐文化的内涵和艺术特点,撰写了《花儿歌手的传承现状研究——以二郎山花儿歌手为例》(发表在《社科纵横》)、《通渭小曲戏的艺术特质》(发表在《高师学报》)、《陇西云阳板探微》(发表在《高师学报》)三篇论文,编写了《甘肃民间音乐文化》一书。 在全国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的大背景下,本课题强调地方高校加强本土音乐教育和民间音乐文化传承的紧迫性和必要性。提出让本土音乐文化走进课堂,利用地方高校独有的资源优势,发挥课堂教育特有的职能,通过教学实现传统文化在高校的传承,这种方式对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完善音乐教育课程体系、深化地方课程改革、培养传统文化接班人、丰富人文教育内容,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等方面具有可贵的人文价值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主要解决的教学问题:在普通高校音乐教育专业必修课程《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的教学要求中,明确提出在规定教材基础上需要补充各地区当地及本民族的音乐文化内容。本课题正好响应了这一要求,且填补了之前没有一本专门系统介绍甘肃民间音乐文化书籍的空白。两年来的教学实践证明,本土音乐课程的加入,极大地丰富了教学内容,充分显示了教育特有的优势,是一种很好的传承传统文化的方式,通过本土音乐课程的教学,激发了学生热爱家乡的热情,激励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爱国情怀,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引导学生人格的价值取向。教学效果良好,实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
成果解决教学问题的方法 1、引导学生认识到民族民间音乐文化是中国音乐之根,明确传承本土音乐的价值和意义,以及面临的危机和保护的紧迫性的必要性,让学生认识学习和保护本土音乐是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2、在普通高校音乐教育专业必修课程《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的教学要求中,明确提出在规定教材基础上需要补充各地区当地及本民族的音乐文化内容。本课题正好响应了这一要求,编写了两本反映我省音乐文化的教材,即《甘肃民族民间民间》和《甘肃民间音乐文化》(试用本)并将其内容有计划地穿插和渗透到教学当中。 3、课题负责人编著的《甘肃民族民间音乐》和《甘肃民间音乐文化》填补了没有专门系统介绍甘肃民间音乐文化书籍的空白,给本土音乐传承提供了珍贵的理论支持、给本土课程的开设带来极大便利。 4、邀请民间艺人,民间音乐学者到课堂现场表演或举行评论家专题讲座等形式的学术活动。 5、观看民间音乐演出实况录像资料,加深学生直观印象。 6、制定本土音乐课程教学计划,设计教学方案,编写教案。 7、带领学生深入民间活动一线,现场参与民间音乐活动,亲身感受和体验民间音乐的魅力,激发学生对民间音乐的兴趣。 |
成果的创新点 1.本课题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我省文化建设新举措的大背景下,强调本土音乐教育和传承的紧迫性和必要性;与时俱进地提出发挥高校教育的职能,挖掘地方资源优势,加强本土音乐课程建设,在完善音乐教育课程体系、深化地方课程改革、传承传统文化、加强人文教育、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等方面意义重大。 2.目前,研究甘肃某种民间音乐的论文有不少,但系统介绍甘肃民间音乐的书籍还没有。课题负责人编写的教材《甘肃民族民间音乐》、《甘肃民间音乐文化》两本专著填补了之前这一空白。 3.探讨音乐教育专业本土音乐课程建设的模式和途径,拟定实施方案和步骤,为培养地方专业艺术人才提供技术和方法。 4.邀请民间艺人进课堂现场教学以及文化学者作专题讲座,效果良好。 5.制定具体的本土音乐课程教学计划 (1)在声乐教学中,融入一些本土特色的民歌、戏曲等音乐素材,让学生们把握本地特色的演唱风格。 (2)在器乐教学中,增加本土音乐元素。研究当地民间音乐作品的曲式特点及其演奏技巧;探讨如何用钢琴这件西洋乐器表现本土音乐的内涵与风格,应增加具有本土特色的器乐作品。 (3)视唱练耳教学中加强具有当地本土特色旋律的视唱练习,并视听分辨其特色、创作技巧方面的特征。 (4)舞蹈课中,加强当地歌舞音乐的成分,把当地特色的歌舞音乐重新加工整理,并让学生参与排演当地民间风格的舞蹈节目,且录像存档,为课题研究提供音响资料。 (5)作曲课中,分析本土音乐的调式、曲式特点,引导学生从创作技法、民族调式特点等方面分析本土音乐的结构特点,上加深了解本土音乐的特征,要求学生以本土音乐为素材创作出富有时代特征的音乐作品。做到传统与时尚的结合,并在每学期的考试中加入本土音乐风格作品的考试内容。 6、聘请当地民间音乐专家或评论家对本土课程教学实践状况作出指导和评估。 7、带领学生深入民间活动一线,现场参与民间音乐活动,亲身感受和体验民间音乐的魅力。 8、创办本土音乐兴趣传习班,选拔有天赋的学生,重点培养本土音乐传承人。 |
成果的推广应用效果 通过开设本土音乐课程,首先让学生从对民间音乐文化的偏见中走出来。由于受现代流行音乐的冲击以及网络、电视等现代科技传媒的普及,民族民间文化逐渐从人们的视线中走远。不少人认为本土音乐“老土”、落伍。根深蒂固的自卑和潜意识中的崇洋媚外的审美偏颇依然残存并影响着人们的心理。尤其是当代大学生的审美品位和取向更是需要纠正。本土音乐课程的开设大大扭转了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方向,较大地改变了他们原有的错误观念。通过教学让学生认识到民间音乐是中国音乐的根。它所蕴涵的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情感表达、想象力和文化意识是维护我国文化身份和文化主权的基本依据。保护和利用好民间音乐等文化遗产,不仅是国家和民族发展的需要,也是国际社会文明对话和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作为祖国栋梁之才的大学生,有责任和义务了解、挖掘和保护我们本民族的文化遗产,并积极宣传、研究、推广,使之发扬光大。 实践证明,该课题成果的应用,效果明显。通过和学生交流沟通得知,自从学习了本土音乐,不仅全面了解了全省各地丰富多彩的民间音乐文化形态和相关知识,更有意义的是,本土音乐课程的开设,大大改变了大学生对民间音乐的偏见和长期存在审美误区。他们不再漠视家乡的地方的文艺活动,而是主动去了解和观摩研究。甚至有的学生决定致力于保护传承地方文化事业。尤其是当教学内容涉及到自己家乡的民间活动,学生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和热情,通过课堂教学,学生认识到乡土音乐的艺术价值以及面临的困境,增强了学生自身的文化保护责任意识。这种观念上的巨大转变,意义深远。由此可见,课题成效显著。 |
二、主要完成人情况
第一完成人 姓 名 |
吉文莉 |
性 别 |
女 |
|
出生年月 |
1974年3月 |
最 后 学 历 |
本科 |
|
参 加 工 作 时 间 |
1993年8月 |
高 校 教 龄 |
10年 |
|
专业技术 职 称 |
讲师 |
现 任 党 政 职 务 |
|
|
工作单位 |
定西师专学前教育学院音乐系 |
联 系 电 话 |
18993257776 |
|
现从事工 作及专长 |
声乐教学、民间音乐研究 |
电 子 信 箱 |
Jiwenli28138@163.com |
|
通讯地址 |
定西师专 |
邮 政 编 码 |
743000 |
|
何时何地 受何奖励 |
2011年2月著作《甘肃民族民间音乐》获定西市社科二等奖 2012年11月被评为定西市职业学校市级骨干教师 2012年在全校青年教师教学技能大赛中获文科组二等奖 2012年12月在全省普通高校首届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技能大赛中获辅导一等奖 2013年,课题《地方高校本土音乐课程建设研究》获定西师专教学成果二等奖 |
|||
主 要 贡 献 |
论文《试论“花儿”的称谓、发展和名称》发表于《甘肃高师学报》(2007年第6期);独立编著了两本著作:《甘肃民族民间音乐》(2009年甘肃民族出版社出版)、《甘肃民间音乐文化》(2012年民族出版社出版);其中《甘肃民族民间音乐》一书获定西市社科二等奖(一等奖空缺);2012年10月因论文《从一首民歌的改编看非遗保护》被邀参加北京传统音乐节第三届全国高等音乐艺术院校少数民族音乐文化传承学术研讨会。 本 人 签 名: 年 月 日 |
|||
主要完成人情况
第(2)完成人 姓 名 |
康红英 |
性 别 |
女 |
|
出生年月 |
1979年 6 月 |
最后学历 |
硕士 |
|
参 加 工 作 时 间 |
2002年 8 月 |
高校教龄 |
8年 |
|
专业技术 职 称 |
讲师 |
现 任 党政 职 务 |
副院长 |
|
工作单位 |
定西师专 |
联系电话 |
18993238951 |
|
现从事工 作及专长 |
声乐教学 |
电子信箱 |
Khy2146@126.com |
|
通讯地址 |
定西师专学前教育学院 |
邮政编码 |
743000 |
|
何时何地 受何奖励 |
|
|||
主 要 贡 献 |
论文《析“野花儿”之“野”》发表于2007年5月《社科纵横》;论文《花海歌潮 空谷回响》发表于2007年5月《艺术教育》;论文《花儿歌手的传承研究——以二郎山花儿为例》发表于2013年7月《社科纵横》(已采稿) 本 人 签 名: 年 月 日 |
|||
主要完成人情况
第(3)完成人 姓 名 |
陈勇 |
性 别 |
男 |
|
出生年月 |
1981年 7 月 |
最后 学历 |
硕士 |
|
参 加 工 作 时 间 |
2004年8月 |
高校 教龄 |
10 |
|
专业技术 职 称 |
讲师 |
现 任 党政 职 务 |
|
|
工作单位 |
定西师专 |
联系电话 |
13079368900 |
|
现从事工 作及专长 |
器乐教学,器乐演奏 |
电子信箱 |
Chenyong826116@126.com |
|
通讯地址 |
定西师专 |
邮政编码 |
743000 |
|
何时何地 受何奖励 |
2013年“爱我中华”全国艺术展演香港总决赛青年组金奖 |
|||
主 要 贡 献 |
近几年承担了钢琴、即兴伴奏、电脑音乐、和声、器乐选修等课程。2009年获得定西市器乐大赛辅导一等奖;定西师专教师教学竞赛二等奖;和谐中国艺术交流展演活动优秀园丁奖;2012年获得中国音乐学院考级大赛西北赛区优秀园丁奖;论文《陇西云阳板探微》发表于2013年第1期《高师学报》 本 人 签 名: 年 月 日 |
|||
主要完成人情况
第(4)完成人 姓 名 |
张进宝 |
性 别 |
男 |
|
出生年月 |
1981年 5 月 |
最后学历 |
硕士 |
|
参 加 工 作 时 间 |
2003年 9 月 |
高校教龄 |
5 |
|
专业技术 职 称 |
讲师 |
现 任 党 政 职 务 |
|
|
工作单位 |
定西师专 |
联系电话 |
13389328558 |
|
现从事工 作及专长 |
教学、民间音乐研究 |
电子信箱 |
zjb8888@163.com |
|
通讯地址 |
|
邮政编码 |
743000 |
|
何时何地 受何奖励 |
|
|||
主 要 贡 献 |
参与研究了课题《音乐教师培养国际比较研究》(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论文《陇中民间音乐之“通渭小曲”初探》2008年发表于《安康学院学报》;论文《通渭小曲的艺术特质》发表于2012年第6期《高师学报》。 本 人 签 名: 年 月 日 |
|||
三、主要完成单位情况
第一完成 单位名称 |
定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
主管部门 |
定西市人民政府 |
|
联 系 人 |
贾国江 |
联系电话 |
13909320023 |
|
传 真 |
09328264241 |
电子信箱 |
heqim@126.com |
|
通讯地址 |
定西师专教务处 |
邮政编码 |
743000 |
|
主 要 贡 献 |
第一,学校对本土音乐课程设置提供了全方位的政策支持。 第二,学校教务处在组织审核课题研究、课题具体实施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对本课题研究的目标、思路等诸多细节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建议。 第三,学前教育学院音乐系积极配合课题组提出的本土音乐课程的设置,在教材使用、研讨和课程安排方面提供了便利条件,为课题研究的顺利进展和改进完善提供了有益的帮助。 单位盖章 |
|||
四、推荐、评审意见
推 荐 意 见 |
该成果系统介绍甘肃民间音乐文化,对普通高校音乐教育专业必修课程《中国民族民间音乐》当地及本民族的音乐文化内容起了补充作用。 该成果被评为定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推荐申报甘肃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推荐单位公章 年 月 日 |
评 审 意 见 |
甘肃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评审委员会主任 签字: 年 月 日 |
审 定 意 见 |
甘肃省教育厅盖章 年 月 日 |
地方高校本土音乐课程建设研究
部分章节内容展示
- 本月排行
- 还没有任何项目!